个人简介:
姓名:袁毓林(Yuan Yulin)
性别:男
出生:1962年2月27日
国籍:中国,
籍贯:江苏省,昆山县
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学历:
1968年9月-1973年2月 在江苏省昆山县 肖市小学 读一~四年级
1973年3月-1974年8月 在江苏省昆山县 祝巷小学 读五年级
说明:因学制调整,所以小学实际读了六年。
1974年9月-1976年8月 在江苏省昆山县 金星中学 读初中
1976年9月-1978年8月 在江苏省昆山县 千灯中学 读高中
说明:当时江苏的初中和高中都是两年制的。
1978年12月-1980年12月 在 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 读师专
说明:当时的高等师范专科的学制是两年制的。(常熟理工学院前身)
1984年9月-1987年8月 在 浙江省杭州大学中文系 读硕士研究生
1987年7月获 文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 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读博士研究生
1990年7月获 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8年8月-12月在江苏省昆山县千灯公社金星一大队第二生产队 当农民
1981年1月-1984年8月 在 江苏省昆山县千灯中学 当教师
1990年8月-1996年12月 在 清华大学中文系 当教师
1992年升任副教授
1996年12月-现在 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 当教师
1999年升任教授
研究方向:
(1)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特别是: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2)计算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
外语:
英语(良好)、俄语(初级)、日语(中级)
学术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杂志编委,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杂志编委,
南开大学《南开语言学刊》杂志编委,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学报》杂志编委,
延边大学《汉语学习》杂志编委,
日本中国语学会《中国语学》杂志特约编委,
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杂志编委,
韩国《中国语教育与研究》杂志编委,
新加坡国立大学《汉语研究和计算学报》国际编委,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文信息学报》杂志编委,
商务印书馆《赵元任全集》编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论著:
专著与论集
1.《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2.《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3.《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袁毓林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年。
6.《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7.《美化文章语言的技巧》,江苏少儿出版社,1987年;与丛林先生合作,第一作者。
编著 :
1.《新编中学语文词语详解手册》高中第一册,华夏出版社,1988年。
2.《新编中学语文词语详解手册》高中第二册,华夏出版社,1989年。
3.《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4.《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与罗振声先生合作主编。
5.《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与郭锐先生合作主编。
6.《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论文 :
(一)1980年代
1.《浅谈修饰性暗喻》,《语文学习》1981年第12期。
2.《汉语量词的描摹性》,《汉语学习》1981年第6期。
3.《浅谈“衍词”》,《修辞学习》1982年第3期。
4.《“怎么样”补议》,《语文战线》1982年第12期。
5.《着色点染 化虚为实——谈谈虚摹的修辞手法》,《语文月刊》1982年第9期。
6.《“约喻”浅说》,《语文月刊》1984年第4期。
7.《浅论“的”字结构的修辞作用》,南通师专《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丛林先生合作。
8.《信手挪用 盎然生趣——介绍挪用的修辞手法》,《修辞学习》1984年第4期。
9.《比喻结构的转换生成研究初探》,《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10.《VAN句式位移与A的性质》,《汉语学习》1986年第2期。
11.《语用研究的兴起》,《语文导报》1986年第6期。
12.《简论口头语体的特征和类型》,《中学语文教学》1986年第7期。
13.《论比较修辞学的对象范围及其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14.《简论语用常规的修辞偏离——从会话公设角度看有关的修辞方式》,《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15.《理解当代语言学的一把钥匙——推荐《语言学中的逻辑》》,《语文导报》1987年第2期。
16.《从预设看否定形式的比喻》,《汉语学习》1987年第1期。
17.《关于动词对宾语的褒贬选择》,《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
18.《《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指要》,《语文导报》1987年第6期。
19.《系统方法的成功使用——读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语文导报》1987年第8期。
20.《怎样建立同义歧形句的描写框架——介绍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语文导报》1987年第8期。
21.《论修辞学的研究角度》,《修辞学论文集》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
22.《从语用学和修辞学的关系,论修辞学的理论目标、对象范围和研究角度》,《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23.《表达精确 风格庄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语体风格分析》,《语体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与倪宝元先生合作,第二作者。
24.《论句法的强制性——从一类N1N2名词的句法语义分析展开》,《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
25.《例谈“的”字结构的几种格式》,《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8期;第一作者,与丛林先生合作。
26.《语言交际的匹配机制及其规约》,《修辞学研究》第四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27.《论变换分析方法》,《汉语学习》1989年第1期。
28.《准双向动词研究》,《语言研究》1989年第1期。
29.《话语的结构类型和连接手段》,《云梦学刊》1989年第2期。
30.《语用学研究述评》,《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二)1990年代
1.《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
2.《祈使句式和状态补语的类》,《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
3.《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4.《祈使句式“V+着”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4期。
5.《自然语言理解的语言学假设》,《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6.《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
7.《语言学范畴的心理现实性》,《汉语学习》1993年第4期。
8.《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9.《句法空位和成分提取》,《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10.《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11.On the Valence of Nouns in Mandar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 3, 1994.
12.《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13.《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14.《融会古今 中西对流——赵元任早年的语言研究及其影响》,《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
15.Linguistic Hypotheses Concerning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 4, 1995.
16.《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
17.《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国外语言学》1996年第2期。
18.《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中国语文》1996年第4期。
19.《“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20.《关于分词规范和规范词表的若干意见》,《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
21.Theoretical Reflections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 4, 1997.
22.《语言信息的编码和生物信息的编码之比较》,《当代语言学》1998年第2期。
23.《建立语法学的逻辑学基础——中国语法学晚出之原因探析》,《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
24.《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言难题征答》,《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4期。
25.《一价名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6.《汉语动词的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7.《面向当代科技的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北大中文研究》(创刊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8.《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29.《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3期。
(三)2000年代
1.《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中国语文》2000年第2期。
2.《照应的结构限制和认知解释》,《继承与创新——王维贤倪宝元教授教学科研50年纪念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否定式偏正结构的跨维度考察》,《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2年。
4.《流水句中否定的辖域及其警示标志》,《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
5.《述结式的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从表达功能和历史来源的角度看》,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1期(创刊号),2000年。
6.《一个汉语词类的准公理系统》,《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
7.《连谓结构的否定表达》,《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8.《稼轩词中“见底道”的结构和意义献疑》,《语文研究》2001年,第2期。
9.《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汉语学习》2001年第3期。
10.《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11.《述结式配价的控制-还原分析》,《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
12.《朱德熙先生评传》,《汉语学报》2001年下卷,2003年出版。
13.《名词代表动词短语和代词所指的波动》,《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
14.《汉语话题的语法地位和语法化程度——基于真实口语的历时和共时考量》, 《语言学论丛》第25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15.《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规则及其认知解释》,《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16.《汉语句子的文意不足和结构省略》,《汉语学习》2002年第3期。
17.《稼轩词“甚今年”句的结构和意义补议》,《语文研究》2002年第4期。
18.《信息抽取的语义知识资源建设》,《中文信息学报》2002年第5期。
19.《述结式的论元选择及其句法配置》,《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20.《方位介词“着”及相关的语法现象》,《中国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
21.《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3期。
22.《理论模型、分析技术和逻辑工具——21世纪中国语言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汉语学报》第6期,2002年下卷;收入《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一),商务印书馆,2004年。
23.《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中国语文》2003年第1期。
24.《苏州话人称代词构拟中的时间差——读陈忠敏《论苏州话人代词的语源》献疑》,《吴语研究——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25.《《话题的结构和功能》述评》,《当代语言学》2003年第1期。
26.《一套汉语动词的论元角色的语法指标》,《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
27.《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当代语言学》2003年第4期。
28.《走向多层面互动的汉语研究》,《语言科学》2003年第6期。
29.《无指代词“他”的句法语义功能——从韵律句法和焦点理论的角度看》,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年。
30.《“都/也”在“Wh + 都/也 + VP”中的语义贡献》,《语言科学》2004年第5期。
31.《容器隐喻、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词语同现的认知解释和计算分析》,《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
32.《基于统计的语言处理模型的局限性》,《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
33.《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
34.《再议处置性代词句》,《中国语言学论丛》第3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与徐烈炯先生合作,第一作者。
35.《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类的模糊划分》,《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36.《“都”的语义功能和关联方向新解》,《中国语文》2005年第2期。
37.《试析中介语中跟“没有”相关的偏误》,《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2期。
38.《试析中介语中跟“不”相关的偏误》,《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39.《用逻辑和篇章知识来约束模板匹配——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知识在信息抽取中的运用》,《中文信息学报》2005年第4期。
40.《用动词的论元结构跟事件模板相匹配——一种由动词驱动的信息抽取方法》,《中文信息学报》2005年第5期。
41.《现代汉语虚词模糊划分的隶属度量表》,《汉语学报》2005年第4期。
42.《“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4期。
43.《数量词模糊划分的隶属度量表》,新加坡《汉语研究和计算学报》2005年第2期。
44.《认知科学和汉语计算语言学》,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45.《试析“连”字句的信息结构特点——兼论“都”右向约束功能的形成机制》,《语言科学》2006年第2期。
46.《关于等价功能和词类划分的标准》,《语文研究》2006年第3期。
47.《词类性质的证伪性测试和本体论检讨——从科学哲学和分析哲学的角度看》,《语言学论丛》第33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
48.《论“连”字句的主观化表达功能——兼论几种相关的“反预期”和“解-反预期”格式》,日本《中国语学》第253号,2006年。
49.《对“词类是表述功能类”的质疑》,《汉语学报》2006年第3期。
50.《对“词性就是表述功能”的质疑》,《中国语文研究》2006年第2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51.《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东方语言学》创刊号,2006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52.《方位词和代词模糊划分的隶属度量表》,王建华、张涌泉主编《汉语语言学探索》, 2007年,浙江大学出版社。
53.《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中国语文》,2007年,第4期。
54.《语义角色的精细等级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中文信息学报》,2007年,第4期。
55.《汉语拥有关系的语义模式和语法表现》,《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4期;两人合作,第一作者袁毓林,第二作者王健。
56.《面向信息检索系统的语义资源规划》,《语言科学》2008年第1期。
57.《反预期、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甚至”和“反而”的语义功能比较》,《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2期。
58.《语义资源建设的最新趋势和长远目标——通过影射对比、走向统一联合、实现自动推理》,《中文信息学报》,2008年,第3期。
59.《用同义表达形式来扩充信息检索的查询语句例证研究——对于一种基于语义的搜索方式的若干设想》,《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
60.《关于“每”和“都”的语义配合和制约关系》,《汉藏语学报》第2期,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
译作
1.王士元《现代汉语中的两个体标记》,《国外语言学》1990年,第1期。
2.赵元任《一套标调的字母》,《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3.赵元任《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科研项目 :
1.面向计算机的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万元, 1996年6月-1998年6月;
2.面向计算机的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5万元,1998年6月-2000年6月;
3.面向计算机的汉语认知语法研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10万元,2001年12月-2004年12月
4.面向信息抽取的语义标注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1JB740006,4万元,2001年12月-2004年12月;
5.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国家社科基金,02BYY033;6万元, 2002年6月-2005年6月
6.面向语料库加工的词类隶属度研究,国家语委基金,YB105-002;4万元,2002年11月-2005年8月
7.汉语大规模真实文本的语义标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JD740176,2006年1月-2008年12月
6.面向内容计算的汉语语义角色知识库的研究和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7AYY004,2007年7月-2010年6月
8.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周强老师合作,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情境的汉语基本事件内容分析研究》(60573185,2006年1月-2008年12月)。
9.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周强老师合作,进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基于人类认知的语义知识融合、计算与评价》(2007AA01Z173,2008年1月-2010年12月)。
获奖 :
1.著作《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于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部级,单独署名
2.论文《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于199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最高奖),部级,单独署名
3.著作《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于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部级,单独署名
4.《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
(1)2005年11月10日,获: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
(2)2006年9月10日,获: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06年月日,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