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张欢教授应邀为师范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6 浏览量:

4月14日下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欢教授应邀为师范学院开展学术讲座。讲座在成道楼104开展,师范学院音乐系师生到场聆听学习。讲座围绕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方法,以“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为例,探析了“双重乐感”的现实背景、乐舞文化、历史反思和继承实践等内容。

体悟新疆乐舞文化

张教授介绍,在历史长河中,新疆大地内部多样文化互动与交流以及“丝绸之路”带来的双向吸收和融合能力,使新疆孕育出璀璨的乐舞文化。例如,新疆维吾尔人拥有40多种不同类型的乐器,他们运用这些乐器演奏出高度程式化、艺术化的大型套曲——木卡姆。这佐证了维吾尔族乐舞艺术是在漫长历史中充分交流、汇凝的结果,是开放、包容的丝路文化千年的结晶。而“双重乐感”正是基于这样的丰富音乐文化资源和时代诉求展开的。

继承新疆人民智慧

张欢教授向在座各位介绍了“乐感”和“双重乐感”,并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他认为“双重乐感”是一种价值观与方法论,构建的是一种“有我而不排他”的课程体系。在文化层面上,他认为“双重乐感”倡导的是“平等、尊重、包容、欣赏”的态度,尊重与欣赏不同乐舞文化的差异之美,进而在友好互动的包容中,实现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生。

塑造新疆文化形象

张教授强调,新疆拥有众多的伟大民族,它有力量让自己的文化与祖国同步,与世界接轨,让自己的文化泽惠现代,融入未来。“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思维,得益于新疆这片拥有多样文化的沃土,它既是对新疆悠长历史智慧的继承,又是为探讨新疆文化发展体系而作的实践。这种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对话的轨道,促进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体系与世界民族音乐的对接。

最后,张欢教授与师生进行互动,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并且送给聆听者三句话共勉:没有文化土壤的教育是不清醒的;没有土壤的文化是伪文化;教育既不能丢下传统审美,也不能忘了现代。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在新的乐舞氛围中开拓视野,带领新疆文化、中华文化走向包容与国际化。

(黄菲/供稿 熊萍、徐菁菁/审核)

 

快速通道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