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重点学科 > 正文

2021年度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省重点学科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9 浏览量:


重点学

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省重点建设学科

负责人

张幼良

成  员

丁晓原 王健 季小兵 包中华 张永 肖虹 李亚峰 孟伟 曹逸梅 牛庆国 蒋东玲 柳俊 金耀华 邓根芹 计红芳 朱洪涛 周红莉 管勇  黄斐  张良林 马伟林 王京钰 朱晓敏 洪庆福 王燕 冀运鲁 王 立 李春红 唐扣兰 朱敏卓 甘滢 夏建军 苗昱 丁文

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措施、成果类型及数量,1000字)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常熟理工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萌、翟振业、吴连生等为本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长期建设,本学科已成为队伍建设合理、发展后劲充沛、科研成果突出、区域特色鲜明,平台建设富有成效,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的校一级重点学科,在江苏省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地位。学科目前有4个研究方向:近古诗学与虞山文学文化研究、现代文体理论与批评研究、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中国文化经典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四个研究方向既有各自侧重的领域,又都能紧密围绕文学、文体、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学科建设目标:本学科计划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至在“十四五”末力争成为省重点学科。“十四五”期间成功申报硕士学位点,以此为骨干的苏南文学与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省级科研平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使本学科在省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

学科工作措施:1.树立“特色发展,优势发展”的学科建设理念。2.完善制度,加强建设。3.制定规划,落实任务。4.用好资金,规范管理。5.提高学科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近古诗学与虞山文学文化研究。

厘清苏南文献的总体样貌,明晰重要文化流派的来龙去脉,重新估价其文献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以苏南文献尤其是“虞山派”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重点,申请高级别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推出“虞山诗派”别集整理丛书,计有《冯默庵诗校注》《冯定远诗校注》《瞿式耜诗校注》《钱湘灵诗校注》等。积极开展言子研究和苏南文化家族及文化名人研究,不断提高地方文化研究的水平。举办学术会议,开展文化咨询,助力地方文化建设。年内申报和完成国家级项目各1项,省部级项目若干;出版《虞山人文研究》丛书2辑共4种专著;完成文脉整理类专著4种,列入出版计划;发表核心论文6篇。

 

一、现代文体理论与批评研究。

开展苏南各体文学理论研究和苏南文学名家研究,固化研究优势和特色,与周边高校形成错位。对苏南现当代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等样式的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个案研究,总结苏南现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充实苏州文学史文化史内容。举办学术会议,扩大江南文学研究的影响力。申报和完城国家级项目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2种,发表核心论文10篇。

二、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民间文学、曲艺、戏曲等都以方言作为载体。本课题将方言调查研究与地方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出版《苏南吴方言俗字研究》,全面整理吴方言区的俗字,推测字音、阐释字义、分析造字规律。另外,围绕这个专题还将发表专题论文2-3篇,其中CSSCI论文1篇。完成苏南吴方言代表点(苏州、无锡、常熟、常州)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软件,拟申请国家专利。这套软件应用范围很广,媒体的方言自动播报、自动驾驶、声控电器等都可以应用到这项技术。另外,围绕这个专题还将发表专题论文2-3篇,其中CSSCI论文1篇。发挥省级团队作用,开展学术交流,扩大方言研究影响力。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各1项。

三、中国文化经典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对接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开展中国文学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接受研究。进行苏南文学文化与港台澳文学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文学文化精神与中国话语、中国作风、中国形象、中国气派的海外传播和接受研究。出版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研究系列专著2部,申报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核心论文6篇。

注:以上计划只计算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成果没有规划统计在

内。

负责人张幼良

                                                2021年3月17日

 

快速通道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