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四年时光”——“新教育教改班”举办主题讲座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4 浏览量:

近日,师范学院郝晓东博士与新网师主任助理王小凯,为师范学院新教育教改班40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两位老师分别以“大学的价值: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四年时光”和“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为题,分享了个人经历与洞见,激发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思考。

王小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时光?

王小凯老师从大一新生的视角切入,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为题,询问学生对大学的初印象,得到的回答如“忙”“乱”“更独立”。他回忆自己曾将大学视为学术殿堂,但现实中却发现教室座位逐渐“后移”,公共课前排无人,甚至老师照着陈旧PPT念课。这些落差促使他反思大学的意义。他指出,大学教学因科研优先而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也易陷入追求高绩点和奖学金的怪圈,忽视学习的本质。

结合自身经历,王小凯老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面对应试教育,既要争取资源又不被其局限;二是培养硬技能,如写作技能,他强调写作是“职场社交货币”,并分享通过写作积累影响力的故事;三是走出校园开阔视野,如他独自赴日旅行和支教的经历。最后,他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总结,倡导同学们关注未来与社会,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郝晓东: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

作为新教育教改实验班的班主任,郝晓东老师以“大学的价值: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四年时光”为题进行了报告。他以自己进出体制的工作经历谈起,讲了一对青年夫妇未走传统就业路却年入百万的故事,引发对“什么是好职业”的思考。郝晓东老师以“好好学习”的循环困境为例,幽默描述从小学到博士的压力接力,他感叹,许多人在这一过程中身心俱疲,这让引起大家反思: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大学四年在一生中价值是什么?

郝晓东老师提出,大学生应追求成就而非成功。成功依赖外在标准,而成就源于热爱与坚持。他举宇树机器人公司创始人王兴兴为例,这位90后虽非学霸,却因热爱机器人延迟毕业,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此外,他还强调,年轻时应找到热爱并为之创造价值,而非盲目追随外在指标。

针对教改班学生,郝晓东老师建议通过热爱、价值和长期实践建立“护城河”。他提出“三个转变”:从事务驱动到价值驱动,从外在确证到内在驱动,从线性发展到非线性跃迁。他还特别提到三项硬实力:自驱力、阅读力和写作力。自驱力让人在没有外在压力时,也能自发地前行与奋斗;阅读力不仅限于浏览手机和教科书,更在于挑战并深入理解那些经典著作;写作力的关键在于持续的记录和不懈的坚持。

作为班主任,郝晓东老师鼓励学生探索内心热爱,而非被外界牵引,他还以李镇西老师热爱写作的故事激励学生,“热爱成了习惯,就自然而然。”

学生反响

两位嘉宾报告后,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互动。有同学被王小凯老师的经历触动,请教大学学习方法和写作经验。也有同学被郝晓东老师的“成就观”触动,重新思考起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此次活动不仅提供了实用建议,更让教改班同学们感受到了班主任与嘉宾的真诚关怀。追求成就而非成功,才能给大学时光赋予更深意义。(郝晓东/供稿 肖虹/审核)

6AB44



快速通道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苏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