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成果 > 正文

面向二十一世纪普通本科院校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12 浏览量:



面向二十一世纪普通本科院校



《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教师口语》是在全国师范院校开设时间只有十年的一门新型学科,鲜明的师范性、技能性是该课程的主要特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教师职业口语表达技能。但是,面对新世纪,新形势,这单一的教学目标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飞速发展的素质教育需要和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有识之士认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应该具有两种能力,一是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一是表达交流和组织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很多师范院校由纯师范性向综合性过渡,以适应社会对复合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口语”课程目标要改变与当前改革发展不相一致的状况,要从实际出发,从更广的范围,更实用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由此,对“教师口语”课程进行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教师口语》课程与对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不接轨的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探索:



一、           
更新教学观念,重新给课程定位



观念是先导,观念不变就不能产生改革的动力。



课程改革要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关注学生就业切身利益和未来教学质量等长远利益。如在就业方面,现在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与其它高校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师范院校的学生已不再是基础教育师资的惟一来源,其它高校毕业生只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也可以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师范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大,不少人将不得不转向社会其它行业;国家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师口语”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新课程”而编制的各种语文新教材,也都把“口语交际”编入其中,如果现在师范生还得不到“口语交际”方面的有效学习和训练,当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又如何适应教育的需要呢?由此可见,必须给《教师口语》重新定位,变单一的培养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发展和未来人才发展相适应的动态化的口语能力为目的,更加突出应用性。



二、           
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根据目前人才市场的变化需要,大胆调整原有教材内容不面面俱到,分清主次,确立重点、难点,强化质量意识和应用意识,进而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对教材采用了删减、精选、补充的方法,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删减。把《教师口语》中的“普通话训练”内容删掉,使其与《现代汉语》中的语音部分合并,在《现代汉语》中讲授,这是由于:《现代汉语》是一门独立学科,它有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不能不讲授这部分知识;同时它又是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的课程,属于基础课。这样删减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会增加《教师口语》理论指导的力度、强化语音基础训练,如运用“音位学”知识指导学生发音,提高发音的准确性为学生多方位、多渠道就业打好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如中文系学生可拓展与语言有关系的专业方向:公务员、文秘、导游、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对外汉语教学、小学教师等。



②补充。教师中关于“朗读技能技巧训练”的安排是粗线条的。从毕业生反馈情况看,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明显存在指导、示范能力薄弱的缺憾,如果只按照教材讲授和训练,就带有很大程度的笼统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教材需要在朗读技能技巧训练上加大容量和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加进中学语文教材,并把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归类,分为诗歌、散文、寓言、小说、说明文、新闻、通讯等,选出典范篇章,对每种文体在朗读时需要掌握的规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示范演示,使教材与训练更具有指导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扩充了教材内容,加大了朗读训练力度,使粗线条变得充实丰满,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教师口语》课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他们的从教能力。另外,为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还补充了“面试”内容。为了加强教学示范性,补充音像资料教材。



③精选。从学有所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出发,对教材中的“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进行筛选,精选出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讲授训练。如朗读、即兴演讲的培养训练,把态势语和交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机地融入单项或综合训练项目中,把用气发声,归音吐字,共鸣控制,嗓音保护等融入朗读训练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易于操作。



教材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内容与《教材教法》课中的内容部分交叉,因此讲练中与《教材教法》课相结合,配合教法课在学生实习前的试讲和口语课中的“微型试讲”中给予训练和辅导。



经教学实践反馈,证明调整后的内容更易于实际教学目标。



三、    
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单一的教师满堂灌和学生满堂练的教学方式,也不采用泛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摸索出多项开放式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实践、方法的真正结合。如:



1、美感性教学法



借鉴声乐语言教学法。因为歌唱吐字比说话吐字字音拉得长,字的头、腹、尾和每个音节中的各个音素都表现较为明显,学生可以准确地体会吐字发音的接触点或着力点以及每个音节唇形的开合扁圆及舌位的高低前后,达到字正腔圆目的,这种教法即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即兴配乐朗读、朗诵,让学生产生审美心境,产生自然的感情抒发状态。



利用绘画、摄影、音乐作为“话题”进行训练,引发学生的表达欲。



美感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口语课的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2、话题讨论法



为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选择或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如“怎样应对就业压力?”“怎样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问题?”“如何应对招聘面试?”等等。



3、模似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口语训练的方式:如模拟“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答记者问、模拟求职面试、模拟教师讲课、模拟论文答辩等。这种训练临场性强,在模拟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



4、情境教学法



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片断搬到课堂,在情境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如“餐厅一幕”“图书馆”“周末的宿舍”“购物”“老乡相见”等,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消除胆怯、不自然的状态。



5、欣赏教学法



利用各种朗读、朗诵、演讲方面的音像资料作为欣赏对象,有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品味,理解理论技巧。



学生自己也可排演“相声”、“小品”、“话剧片断”、“电影对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提高语言的鉴赏力。



以上教学方法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立立体学科体系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变原有单一平面化的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立体训练体系。课程体系构建为:



“基础课+选修课+讲座+课外口语实践活动指导”



现陆续开设出的选修课有《交际语言》、《播音训练》、《演讲与朗诵》、《主持人训练》、《社交礼仪》。



举办了《普通话与就业》《面试技巧》等讲座



口语课外实践活动指导:鼓励、支持、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语言大赛。如“语言文字大赛”、“主持人大赛”、“演讲赛”、“辩论赛”、“普通话大赛”、“风采大赛”等,以上活动均取得好成绩。指导学生参与电台、电视台播音主持实践,也有良好表现。



因为口语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活动,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过程,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课外练习实现自我发展。



要提高教师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系统整体观念,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五、     索教学规律、特点,开展理论研究,撰写发表专业教学研究论文,提高应用水平



发表系列教学研究论文《高师口语教学应加强美感性》、《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几个重要环节》、《国际汉语热与教师口语的教学意义》、《朗读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浅谈高师教师口语教学》、《zhchsh发音部位质疑》等。



六、     组建教学水平良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决定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参与申报教学成果奖的五名教师,其中两位国家级测试员,三位省级测试员,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其中有三位硕士研究生。年龄结构已形成梯队形式,教学效果良好。其中阎淑琴被学生评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王静、唐扣兰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汇报课竞赛中都荣获二等奖。



为积累多种教学经验,我们配合校内外的各类推普工作,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常熟市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有的老师被常熟电台聘为常年语音指导,也有老师被聘请参与常熟市各类语言大赛的评委工作,为教师口语课程建设增添了色彩。



总之,“教师口语”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从学生的实习反馈和工作后的信息反馈及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几方面可以看出“教师口语”课程的改革是成功的。当然今后还需更加深化。



快速通道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后台管理